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上亿农村人饮水仍不安全 部分已建工程效果也存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21  来源:财新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 尽管“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2.2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形势依然严峻。2010年10月2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水利部共同编制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报告(下称《报告

 

尽管“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2.2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10月2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水利部共同编制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部中国首个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报告指出,天然劣质水问题突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报告》认为,乡镇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

2005年,中国水利部农水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约为3.23亿左右,其中9084万人受到水污染的影响。

这一年,中国饮水安全工程启动。五年后,通过加大投资,建立集中式和分散式农村供水工程,农村地区缺乏安全饮用水的现状得到改善,提前六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

不过,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报告》就指出,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和水源枯竭现象显现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认为,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面临“重建轻管”的现象,不仅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也缺少有利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支持。

《报告》也指出,工程产权不清,管理主体不明确、制水成本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较差、水质检测和水源保护工作不到位,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是制约农村水环境改善和农村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因。

王浩强调,保护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工程,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影响因素更多,环境更加复杂,推进保护和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他建议,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水利部、环保部等多个与水“相关”的部门应在已有水资源管理平台上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做更多实事,将目前开展的一些小范围农村饮水安全试点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之成为能够大规模实践的通行方法。

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则显示,全球八成的疾病和五成儿童死亡与饮用水水质不佳有关。由于水质污染,全球每年有半亿人死于肝癌和胃癌。

据WWF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博士介绍,前全国范围内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半数以上湖泊生态系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他认为,综合保护水源地,养护健康的淡水生态系统,是提供清洁饮用水的根本保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上亿农村人饮水仍不安全 部分已建工程效果也存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