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编制好流域水体达标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0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浏览次数:193
 中央深改组近日相继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与《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方案》,这对落实编制《流域水体达标方案》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编制主要有两个研究对象。一是水体本身,即要“下水”,充分识别并诊断研究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根据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估结果,全面分析未达标水体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识别当前亟须解决的症结问题,包括: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客观限制、流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导致的水环境压力、流域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构成、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与差距、流域水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与差距。二是污染来源,即要“上岸”,充分追踪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来源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与人口特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水文水资源现状等。必要时可以开展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并采用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方法等方法,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污染排放总量及其变化趋势。

    平衡三个关系

    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编制要平衡3个关系。

    一是污染排放总量与水质的关系。根据研究流域水系的控制断面,建立“关键控制节点—控制河段—对应陆域”的水陆响应关系,构建覆盖未达标水体流域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基础数据库。根据污染源与水文水质特征,建立污染排放与水体水质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采用已建立的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计算出目标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二是污染通量与水质的关系。在入海河流干流或与毗邻地市河流交界断面处设置通量监测断面,实施水文水质同步监测,每月监测一次。每次监测应包括两个潮周期,估算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或入境通量。根据对污染源入河量的背景贡献、污染物入海通量等多组数据进行平衡分析,从而计算出污染通量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是污染削减量与水质的关系。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量或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可以使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减少。污染物削减量可以作为总量控制中对排污源规划分配的控制指标之一。将流域污染源建立数据库,以水质目标为约束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流域污染削减量与同期目标断面水质的响应规律,可以计算出污染削减量与水质的相关关系。

    把握四个要点

    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编制要把握4个要点。

    一是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对于某个研究流域,根据计算需要,可能需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计算单元,使每个计算单元具有相对一致的水文水动力与水质特征,以便选择适用的水环境模型。划分时需重点关注河道形态或水动力条件发生突变处、较大的支流汇入处或河道分流处等关键节点。

    二是排放许可量的分配。许可排放量主要针对责任主体明确的排放口和排污单位。综合考虑现状排污格局、污染源可控性等因素,将允许排放量逐一分配至汇水区内的各级行政区和排污单位,拟定许可排放量。在对排污单位进行许可排放量分配时,应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排污许可交易,通过市场手段平衡效率与公平。

    三是总氮的控制。总氮控制要求一般可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或负荷历时曲线确定。其中,流量历时曲线一般应将入海河流的常规监测断面、水位/潮位站点作为总氮控制断面,收集入海河流总氮控制断面的一个或多个完整水文年日流量资料,按照流量大小排列,计算超过每个日流量值的参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建立流量历时曲线,并根据流域水文特征划分流量模式。污染负荷历时曲线则是将基于河口及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的无机氮控制标准与FDC纵坐标值相乘,建立的曲线即为断面的无机氮指标的负荷历时曲线,然后将流量系列年限内的同步实测水量、氨氮指标转化为瞬时负荷通量,即可用于提出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要求。

    四是重点工程的落地。针对主要任务和措施,研究和提出重点工程,明确各重点工程的项目名称、责任单位等内容。重点工程清单按照项目类型分类,编制时应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结合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资金配套情况,将项目分解到具体年份实施。

    完善保障措施

    保障流域水体顺利达标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流域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规范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控制污染总量排放。以削减水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为重要抓手,科学调整基数,将控制面扩大到工、农、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化源头控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水环境污染物削减指标体系,建立污染物控制总量控制台账,及时掌握老污染源削减和新污染源增加动态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准确的水环境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监测体系,确定国控重点污染源,所有国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也要分层次确定各自监测的重点污染源。

    三是完善节水保水措施。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针对取用水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控制单元,要对项目新增取水许可提出严格要求,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提高用水效率,按照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对控制单元内的企业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和用水评估等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调度,尤其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结合当地水量调度方案,提出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

    四是修复流域生态系统。优化和强化上游水源涵养生态系统,重点建设生态公益林,扩大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利用的人工湿地模式。保护和恢复河岸生态系统,使各水系的地表径流构成树枝状连续的网络结构,以维持河流健康。沿岸地区要留足绿化带空间,全面恢复水—陆复合生态系统。

    五是改革流域监管与执法机制。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将流域作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优化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配置,实现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提高环境保护整体成效。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编制好流域水体达标方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