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水表新闻 » 正文

河北赤城着力打造“京北水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0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234
核心提示: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白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形成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蓄水湖。如今走进赤城,映入眼帘的是宽畅整洁的街道、别具特色的高楼、造型各异的大桥,花草树木翠墨飘香、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白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形成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蓄水湖。如今走进赤城,映入眼帘的是宽畅整洁的街道、别具特色的高楼、造型各异的大桥,花草树木翠墨飘香、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自2006年以来,赤城县累计投资74.2亿元,着力建设“二河、三山、四大公园”等城建重点工程,全力打造“京北水城”。

  赤城县位于北京上游,北靠坝上草原,南接北京市怀柔、延庆二区县,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境内黑、白、红三条河流汇聚赤城县云州水库后,全部流入北京市白河堡水库和密云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3.47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来水量的53%以上。

  近年来,赤城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植树造林和小流域治理,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保经济林,累计投资5亿多元,造林15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完成水土治理面积1680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泥沙排泄100多万吨,成为京北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地。

  记者顺着白河前往赤城县云州水库,当地人告诉记者,原来白河两旁村民大多种水田,但因为水田费水,而且容易对白河造成面源污染,所以当地下了很大决心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业。“退稻还旱”是赤城县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举措。过去,赤城县以种植冷水稻著称,为了保护和节约水源,2006年,赤城县黑河、白河流域3.2万亩水稻全部改种玉米等耐旱农作物,年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

  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赤城县加紧实施“退牧还林、封山育林”等举措。刚开始推进的时候,每到春夏季节,县政府领导都要到村里检查禁牧工作。云周乡白河村村民周显文曾经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每年养羊的收入不下10万元。封山育林之后,他放下养羊老本行,通过开垦荒地当上了种植大户。现在村民不光种植旱地作物,还种植大棚蔬菜,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提高产量。有些村民还搞起了农家乐,村民们增收的方式多种多样。赤城县还根据当地生态特点,引导村民们发展生态旅游。村民张兴贵说,前几年,这里的山坡都是光秃秃的,一刮风就扬沙。“现在你们看,山都绿了,生意也好做了。”张兴贵的生意,是在村里挖了3个养鱼池,又开了1个饭馆,专门为前来垂钓的游客烹饪钓上来的鱼,每年收入七八万元。

  “山为骨、绿为肌、水为脉、文为魂”是赤城县多年来坚持的生态建设理念。为加强河道治理,减少河道污染和控制洪水泛滥,赤城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1亿元,建设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汤泉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152万元实施汤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云州水库,只见开阔的水面上碧波荡漾,云州水库管理所主任张克俊说,为了护理好水库,他们放弃了一些人希望共同开发水面搞网箱养殖的机会,“网箱养殖会给我们带来效益,但那样可能影响水质,这事咱可不能干。”现在,云周水库每年只是投放部分鱼苗下去净化水质。

  赤城县矿产资源丰富,为了保护水源,赤城县眼看着巨大利益不动心,严格限制在“三河”流域发展矿业。仅此一项,几年下来县里要少收入20多亿元。近年来,为保护水源,加强环境治理,赤城县政府先后关停、压缩化肥厂、造纸厂等中小企业100多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河北赤城着力打造“京北水城”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资讯新闻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0510-851001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
×